找到相关内容235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月清风乘愿归 弥天花雨逐霞飞——一代宗师赵朴初先生灵骨回乡树葬纪实

    翰林”名扬海外,后代人才辈出,造就了 厚重辉煌的赵家家学。朴老在家乡生活了十年时光,深深浸润于这种家学之中,得父母亲和 乡民们的精心培育,又受太湖山水风物的熏陶,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国学和佛学根基。14岁时...

    王中华 余世磊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4667932.html
  • “真常唯心论”与中国化佛教——论印顺法师对如来藏思想的研究与评判

    真常唯心论”的批评有掏空中国传统佛教内在根基的嫌疑。而太虚大师尽管是以革新面目名世的,但是在思想与修行方法方面,与支那内学院的“反传统”态度相比,维护中国佛教的立场还是非常鲜明的。具体到对待如来藏思想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3867979.html
  • 宗教与科学——演化与进化

    信仰的根基,来削弱教会的影响。他们的成功以及大革命的成果,引起了意志坚定的人们的警觉,但是对于那些胆小的人们,革新带来的恐惧则象梦魂一样萤绕着他们。”直到1795年,英国的富有者都一直把非圣经的原理看作...

    罗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868196.html
  •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

    哲学以数学、逻辑、科学……经验主义、逻辑主义……作为自己的根基,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尚待被奠基的。所以唯有选择现象学,尤其是胡塞尔、舍勒、海德格尔的现象学,但不是作为“哲学”、而是作为“方法”的现象学。  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068547.html
  • 寒山诗里的马祖与石头

    就有“我心自有佛,自佛是真佛”、“自心归依自性,是归依真佛”等大量说法;再往前推,达摩说“心”,定“自性清净心”为禅家心要之根基;而禅宗之前,早在梁代就有此说。梁代二大士——宝志首先创唱即心即佛,傅翕...不是你的本性(本心、佛性)。此客人显然也是有点禅学根基的,反问:“不是说,除了人的一切直觉反应之外,就没有别的主宰(本心、本性)了吗?”言下之意,就是反问“人的一举一动不就是佛性本身吗?”景岑禅师趁此...

    小川隆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068565.html
  • 慧远业报轮回说溯源

    ,不得不面临许多实际问题。而其中理论上也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,就是怎样让印度传统社会普遍认同的业报轮回,纳入到佛教理论体系中来。佛教的理论基础是缘起论,主张“无我”是佛教的理论根基;而且“无我(‘无...

    张雪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13668655.html
  • 《格萨尔》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

    出现、发展、繁荣的。人,在这里依然是最活跃的因素,人的实践活动是民间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根基。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观也不例外,特定的自然环境—巍峨的山、圣洁的湖、广茂无垠的草地、变换无定的自然气象,孕育了...

    丹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85668805.html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2)

    日间,为徒众讲《华严大经》,徒众根基浅薄,完全不能接受,改讲浅近易懂的教义。二为鹿野时(前后十二年),释迦居住在鹿野苑,说三藏教《阿含经》,即小乘教义。三为方等时(八年),劝徒众向往大乘,说《维摩》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568851.html
  • 曼陀罗:西藏发展的认识问题

    原因),导致了九世班禅出走内地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藏基本的农牧业产品收获量无力增长的特点,反映了它在外部世界前的封闭与边缘的地位,任何一点对于经济需要的异数,都能对整个经济结构产生动摇根基的影响,带来...

    郭克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0468866.html
  • 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

    故意轻忽,而是通过对它的热切关注、积极参与和努力改造来实现的。离开了积极的入世精神,超然的出世理想就缺少了根基,失去了意义。  天台佛学的入世精神《中国哲学史》2004年第4期作为中国佛教历史最悠久、...

    张风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169062.html